查看原文
其他

夏至丨即日,夜也慢慢变长

sdsyslgcx 2024-05-02
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

为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

“夏至”即炎热的夏天来临



古诗有云

“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

绿筠尚含粉,圆荷始散芳”

说的是到了夏至时节

白昼渐渐拉长

此时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

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



三伏天,热成狗


中国人有以伏计日法。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伏即为潜伏的意思。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谓的“六邪”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)中的暑邪。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对热的感受方面,东西方人是一致的,人们观察到,夏天热得狗都吐出了舌头。三伏天的英文即是“dog days”,古罗马人认为每年7月、8月的酷热是太阳加上天狼星的热能造成的。天狼星在英语里叫“the dog star”“dog days”由此而来。俗谚说:“夏至狗,无处走。”“热成狗”成为有关不妙状态的妙语。


夏至三侯,阴生阳衰


夏至的物候为,一侯鹿角解,二候蝉始鸣,三候半夏生。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,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;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声便鼓腹而鸣;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。






由此可见,在炎热的仲夏,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,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。古人说,鹿角不脱落,战祸不停止;蝉子不鸣叫,贵臣放荡淫逸;半夏不长出,老百姓会得传染病。


这三类物候在传统中国同样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。鹿跟先民相伴,是爱情、德音和权力的象征,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政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蝉在中国有知了、几溜、伏天、秋凉等多种称呼,独特的生活习性让它成为复活与永生的象征。半夏,本是旱地中的杂草,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额的功能,因此这一草药也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。


夏至避暑北池

【作者】韦应物 【朝代】唐


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。
未及施政教,所忧变炎凉。
公门日多暇,是月农稍忙。
高居念田里,苦热安可当。
亭午息群物,独游爱方塘。
门闭阴寂寂,城高树苍苍。
绿筠尚含粉,圆荷始散芳。
于焉洒烦抱,可以对华觞。





客官留步



青春水院  ||我校第十二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圆满闭幕

青春水院  ||上合青岛峰会昨天落幕,习近平宣布取得这些成果

水利工程系 ||防微杜渐,消防逃生演练及消防安全知识讲座

水利工程系 ||我系学生参观日照消防科普教育馆



排版:吕伟





山东水院水利工程系

责任编辑:高兴杰 张冰 曹艳

指导老师:王婧

*欢迎提供文字/摄影/视频/创意作品

请投稿至747965112@qq.com


——上善若水,海纳百川——

水利工程系新媒体部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